客流量下滑效益低迷 西安民营公交经营陷困境

2013-07-30 15:22:08 :

曾几何时,西安市街头奔跑的民营中巴公交车数量多,跑得欢,一度还被人戏称为“疯狂老鼠”,而如今,人们发现,西安街头的中巴车渐渐少了。

  据了解,目前,西安市共有23家民营公交企业,47条民营公交线路,占到西安市公交线路的近五分之一。近几年,国内不少大城市的公交改革回归公益化,公交企业“国进民退”的脚步更加迅速,城市民营公交纷纷以各种方式全部或者部分退出历史舞台。而西安市的民营公交陷入了效益低迷,进退两难的困境。

  客流量逐渐下滑导致经营困难

 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我国大中型城市进入急速扩张时代,出现了百姓出行难的情况,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这些城市政府的首要选择。西安也是一样。然而,由于政府投入不足、国有公交企业条件有限等原因,国有企业无法承担购置大量公交车的巨额费用。在这种情况下,民营公交企业走上了历史舞台,筹集资金购买车辆,并负责经营某些公交线路。

  西安一名民营公交企业家说,不可否认,民营公交前几年是挣了钱,但没有人想象的那么暴利。民营公交刚兴起的时候,线路上客流一般,公司也只从承包人那里收取管理费,直到2006年左右,这种挂靠经营模式才改变为公司化经营。而到了2007年,西安市宣布大公交刷卡五折,中巴线路在价格上不再具有优势,开始走下坡路。

  7月中旬的一个下午,在位于西三环的西安金盾公交有限公司院内,721路公交车停放了10辆,这些车不是事故车,不是报废车,而是闲置车。车队的人说,721路总配车32辆,公司院内放了10辆,副站那头还放了六七辆,整条线路上车辆使用率只有一半。院子内,还停放了5辆720路、两辆908路、8辆722路,停放的原因都是缺少司乘人员。在位于大唐芙蓉园南门的一个公交枢纽站里,237路、游8(610路)、720路,每条线路都停放着闲置车,问及原因,就两个字:没人。记者了解到,前不久,民营公交业内流传着一个故事:某线路因为常年拖欠加气站的燃料钱,导致加气站不给加气,一条配车40部的线路上,只有不到10辆车在跑,经营者欲哭无泪。西安金盾公交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微说:“最严重的时候,721路的线路上只有三分之一的车在跑。”自从2007年9月以后,西安大公交实行刷卡五折优惠后,公交客流的分布就已经严重失衡,刷卡线路乘客爆满,而像他们这样非刷卡线路的经营者,却在为日渐下滑的客流担忧不已。

  经营效益差导致招工难

  杨微说,中巴行业普遍存在的招工难,一方面是企业效益一般,中巴司机待遇不如大公交好。能力稍好的驾驶员,都走了。另一方面则是交通拥堵。因为交通拥堵、施工,线路改来改去,车上乘客心情不好发牢骚,一天到晚都在路上的公交车驾驶员愈发烦躁,这个岗位不再是十几年前的香饽饽,成了一个不体面的工种,对于现在80后、90后的年轻人来说,没有任何吸引力,“当司乘人员的供需关系失衡,企业还敢提要求吗?连人都招不来,何谈服务?服务不好,管理人员稍微批评几句,对方就撂挑子不干了。”对于公交企业来说,营运收入是唯一的进项,顾客严重流失,就意味着收入锐减;而支出却是固定的:购车费用、车辆燃料费用、保养维修保险费用,司乘人员管理人员工资。

  1993年,西安市第一条中巴线路701路诞生,促生了中巴票价政策的诞生,三站五毛四站一块。二十年过去了,票价没有变过,但成本却倍增:购车已从20年前的5万多涨到了15万多;驾驶员工资从当年的八九百涨到了三四千;售票员工资从当年的四五百涨到了两千。

  运营线路过长不利于经营

  目前,西安市民营公交在运营中还存在一个尴尬的问题,就是运营线路过长。在以前,运营线路长,盈利越多,而现在,运营线路越长,越容易赔钱。

  以721路公交车为例,从西三环的贺家寨发车至城9 7 3 123 4 8 :